点燃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灯
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:“一个人的成功,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,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。而在非智力因素中,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下路基。
排除小学生认知、情感、意志等多方面的障碍,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,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,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走进学生的心灵,使我们的工作有所见地,使我们的孩子学会与快乐相伴。那么该如何关注学生心理,走进学生心灵呢?
一、“润物细无声”—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
每个人的学生时代,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往往超过与父母相处的时间,老师的人际交往实际就是在与学生交往。记得在学生的家校本上,我发现了班里的刘新悦同学在月评价篇里写下一句话——老师的笑最灿烂。这是她在“我想说”这一栏中写下的。看到这句话,我格外心动。还记得刚送走的一批毕业生给我的留言中这样写道:老师,你笑的时候很漂亮,我希望常常看到。那时的我,在孩子们面前,真的很少笑,因为他们的调皮,我总会皱紧眉头,也因为工作的压力,整天忙于教学,有时候焦头烂额,而笑与我有些远了。而今,学生分明看到了老师的笑容,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。
所谓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,就要求教师做到热爱学生、理解学生、尊重学生、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。只有合作、和谐、互动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,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,分担挫折和烦恼。记得我班参加学校的体操比赛前,我告诉学生,训练的时候认真练习,争取少而精,比赛的时候齐心协力,一定能获得胜利,学生听了我的建议,果然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。孩子们胜利的笑声回荡在教室的周围,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。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走近了。班级参加升旗训练时,我带领全班的学生观摩孩子们的训练,指导他们进行升旗,尽管升旗中出现了小小意外,事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,并引导学生面对结果,在今后的小事中注重细节,使孩子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挫败。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参与,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。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,平常的小事让我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劲动力。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教师要善于以目传神,以目传情,以目传意,把自己的坦诚、信任、关怀、体谅和期待的复杂情感通过双目传播给学生.在班级的每一次活动中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把他们作为个体的人去尊重,去理解,去培养,“润物细无声”,自然会受到良好的效果。
二、“千锤万凿出深山”——尊重并赏识
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、自立的精神,利于预防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,对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.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,针对他们的认识、情绪、意志行为、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、调整和矫正,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,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,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。对学生不要臆测、歧视,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.如果那样做,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。只有“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”,尊重学生的人格,消除其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,才有利于克服不良情绪。再有,要加强正面教育,青少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,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东西,要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。刚认识班里的皓皓同学时,大家都说他老是欺负同学,喜欢打人,而且班里的同学很少和他玩,了解了这些情况后,我又在下课的时候找他的踪影,发现,每天下课后,他都去上厕所,而且一去就不见踪影,不到上课是不会回来的,作业总是不记得做,不留下来是不做的。我想这样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形成的,得慢慢化解。无独有偶,一天晚上,我接到周雅雯同学的妈妈的电话,电话中讲述了自己孩子和浩浩之间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,希望老师能换位置,以免影响孩子。此时,我对浩浩更生了怜悯之心,一个孩子,遭到人家的讨厌,该是件难过的事情,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?我应该让班里的同学和我一起分析分析。
利用周五的班会课,我以学会与人交往为题,将班里学生与人交往的困惑讲述出来,就有同学谈到了浩浩。几个孩子说到他在同学活动时扰乱他们,而且故意不让他们活动。即使同意了,他也只是胡乱参与,同学们也不大喜欢他这样做,久而久之,大家都疏远他了。知道了这些情况后,我心中大致清楚了他目前的人际交往情况,不禁开始怜爱他,可是我又不想这样告诉学生,也不想因此让他博得同情,他自己还是有问题的,于是,我让孩子们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,听到他们的答案,我感受到纯真和欣慰。后来,看到他劳动时特别积极,我安排他负责班里卫生区的工作,从此,多了爱劳动的皓皓,他的好朋友郑玉宝也借此经常督促他,逢到他得了“雏鹰奖章”,我就在班里表扬他,就这样,他成了班里的“名人”。孩子的心灵只要去发现,并用孩子的眼光去斟酌,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,并坚持去实施,总有“千锤万凿出深山”的精致石灰。
三、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——家校联盟
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,对儿童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单靠学校还不行,还必须家校结合,建立有效的心育联盟,形成合力。首先,要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,共同关注学生的各方面情况,统一教育口径,实施合力教育。特别是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时,家长和班主任一定要全力配合,力以矫治,使之健康发展。其次,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要对家长进行指导。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?如何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?如何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?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?解决心理矛盾等等,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,缩短和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,实现家庭教育效果的优化。再次,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地与家长沟通,如:我班创建班级博客,QQ群,我与家长孩子随时保持畅通的联系方式,在每个需要的时候,送去问候,关心,甚至面谈,商议对孩子的教育方式,同时构建了和谐的家校联盟,促使孩子们的成长日新月异。
彭彦龙同学是我们班的一宝,我称他为“毛毛”,曾经发生在他身上众多让老师头疼的事情,家长也是难缠,简直就是班里的困难户,特别让老师烦心,称其为“烫手的山芋”——摸不得。不仅如此,还影响他人,成绩也不理想,甚至连作业都不能完成,浑身找不出优点,教他的老师都说没辙。开学初通过接触对他和他的家长有了初步的了解,开家长会已经有段时间了,可是对毛毛的效果都不太好,刚有的一点进步,被他的纵容和我的忙碌给吓退了,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出去玩了,作业早就忘记了,连续几天的作业都没有做完,连卫生都没有做,上课我行我素,除了我谁都不怕,桌子上纸片一堆,说了又说,还是一片白色。改完其他孩子的作业,看他还是那样慢吞吞的,就知道今天他一定会对我说:“老师,我回家写吧!”心里告诉自己,这孩子不能再放松了,一定要把前面的作业补完,晚上7点, 才补完作业,字迹有些乱,我也跟着沉重了一个多小时,倒不是晚了,而是看到了他以前走过的学习道路。看到他爸爸来了,他一个劲的要求回家,一会喊肚子饿了,一会要回去,我发现,他很关注大人的反应,他的意识里在给自己找借口,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里是哪里,没有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,不知道为谁学习,对学习,他采取逃避的态度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呀!我的心里一阵心痛,孩子到今天,教育的效果是这样的,是谁的失误呢?是孩子吗?孩子是受教育的,是老师吗?没有老师一接触就会放弃他的,是家长吗?不能责怪任何人,是教育的共同失误呀!想着这样下去的后果,我不由得紧张起来,为他的以后担忧呀,郑重的告诉他的爸爸,对孩子要疼在心里,孩子不能再错过教育的机会了,对他的要求要严格,不能纵容他的个性和坏习惯的继续了,希望能配合老师教育好他,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学习,生活,一样有朋友和家长的关心,爱护。让他懂得爱,为自己而读书。他的爸爸一阵叹息,一阵忧虑,一阵感谢,一阵期待。以后,对这个孩子的要求我没有放松,他每天的情况我都会一一和他的家长沟通,从他的思想落实到行动,尽管有反复地教育过程,但家校联系从没有间断,眼见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了进步,仿佛看见满树灿烂,正是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
四、“为有源头活水来”——以情促情
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。这些情绪、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,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。因此要逐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不良情绪。
首先,消除消极情绪。班里的倪煜苏同学开学初几次和同学产生矛盾,与同学打架争执总少不了他,每次了解情况时他总是振振有词地说同学欺负他,瞧不起他,知道他的想法后,我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,将事情的经过弄清楚,并教给他处理事情的方法,正确的看待同学的行为,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能清楚地明辨是非。更重要的是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,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让另外一个同学打了他,知道这件事情后,我义正言辞地在全班教育了那个指使打人的孩子,并告诉他,以后有这样的事情要告诉老师,而这次他并没有告诉我,想来也是他学会了宽容了,心里又一阵高兴。课堂上多了他活跃的身影,对自己的信心也多了不少。
其次,以情绪带动情绪。教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: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、鼓舞。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,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?只有生气才能生气,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。”我的思想中,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,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,使之在学习方法,品质上有所发展,这便是学生的进步。教师情绪的好坏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有很大的制约性。作为教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尤其要学会理智控制不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形成的消极情绪。以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,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,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,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。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。有的学生由于连续的失败,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,因而厌学,回避学习功课,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。临到考试,看到乖孩子,我会说:“认真点,细心点,你一定行。”看到聪明的孩子,我会说:“发挥正常水平,就是最棒。”看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我会说:“只要你努力,就是最大的进步。”
最后,以心换心。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,将心与心连接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把孩子当孩子一直是我当教师的教育准则,更多的时候,我告诉孩子:“你和老师是平等的,没有高低之分,人和人也是一样的,所以要尊重自己,也要尊重别人。”学生生病了,你要给他特别的关爱,告诉他:“要及时治疗,赶快好起来。”学生受挫了,你要鼓励他,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,人就是在不断地受挫中坚强成长的。学生获得了荣誉,你要表扬他,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努力,让所有的孩子都看到。让孩子的心和老师在一起,让老师的心和孩子在一起。
班里的毛毛一直被让我认为是自私又没有同情心的孩子,想到他,我 就觉得教育的失败之处令人遗憾,一件小事,让我找回他的心,一天中午,回家吃饭的路上,他捡到一只受伤的小猫,偷偷地带到了学校。中午进教室,冷不丁听到了猫的叫声,孩子们马上告诉我,他今天捡猫的事情,还特别告诉我,小猫受伤了,他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带到学校里来了。我看了看他,知道教育的机会来了,那会儿心里还一阵高兴,我知道了,他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,要让他自己知道,也让班里的孩子知道。于是我对班里的同学说:“你们看,他看到路边的猫,都知道同情,并带回来了,说明他有爱心,就像老师一样,不放弃每一个孩子。他明白了而且知道传递呢!”听了我的话,孩子们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,我看到他默默地认可。可是猫放在教室里终归是不合适的,几个孩子想把猫放到学校医务室里,就这样,整个下午,孩子们都惦记着那里的猫,时不时地跑去看看,尤其是他,那劲儿就像是对自己的朋友一般。就是这样,抓住每个细节去体会孩子的心情,你就能赢得他的关注,要知道,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,而老师也需要孩子的关注,在种种经历中两颗心才能渐渐地散发热量,温暖着。
世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,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:“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,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。”反过来讲,如果离开“情感”这块“肥沃的土地”,也就结不出“良好的发展”的果实。
世间没有比情更珍贵的东西了,捧出一颗心,照亮另一颗心,捧出一份情,回报另一份情,真是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”——为有源头情水来。
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,同时需要靠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共同努力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,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,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。不妨让我们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,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雨,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,收获的季节手捧鲜花,献给这个社会朵朵灿烂吧!